查看原文
其他

“浙”里有群黄大年②

教育之江 2022-01-14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切实推进团队建设

力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

高校教师队伍

并取得显著成果


今天

让我们继续一睹

“浙”里的“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育背后的育人真知

感受他们的科创魅力与服务风采

↓↓↓




中国计量大学

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教师团队

以坚定信仰为引导

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中国计量大学生物计量与检验检疫教师团队获得“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后,在师德师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团队在本科生导师制、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基础上,摸索出了“从行业中寻找研究生教育‘密码’”的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


勇于担当

引领发展


团队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把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当成毕生追求。研究生团队在浙江迪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张明洲教授的带领下,为浙江迪恩生物在食品有害物快速检测领域成功开发出150余件产品。而浙江迪恩生物的引入,使得学校在课程建设和师资培养上获得了外力支持,便于及时嗅到市场风向。


团队不断优化人才结构。近4年,团队共引进骨干博士6名,新晋升教授4名,注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共派出26人次到国外相关单位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通过顶层设计和内涵建设,团队形成了生物计量与检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检验与检疫等四个方向,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2名。


潜心科研

卓有成效


这些年来,团队新增国家级项目13项;授权发明专利48项;获得1项省级农业品种权;主持颁布国家标准7项,省级地方标准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2项、省级地方标准5项。


团队共研制精准及高通量检测病原菌、小分子、外来入侵生物及相关控制技术37项,研发检测装置5台套、试剂盒和试纸条42种。技术共获得科研成果奖8项;2018年度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9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落在实处

办出实事


团队以科研为防疫助力。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负责人俞晓平紧急启动了相关项目研究工作,牵头研制的3项新冠病毒关键蛋白国家标准样品成功立项。基于多通道一体化设计和超顺磁纳米颗粒前处理技术,自主研发了32孔自动核酸提取仪和96孔自动核酸提取仪,有效解决技术难题,满足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批量核酸检测的需求。


他还主持、参与次生代谢物国家标准样品的制定,牵头研制了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木霉素和四烯菌素B的国家有证标准样品。


此外,团队研制出多目标快速检测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在重要致病性微生物现场快速种类鉴定和活性识别技术、量子点荧光标记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构建了多重RPA检测技术、多靶标同步等温扩增技术等,提高了多目标快速检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研制了多目标试纸条读数仪,实现金标、荧光标记等试纸条半定量检测,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成果和产品在迪恩、奥盛、天迈等公司实现产业化。


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建立了外来入侵生物鉴别与防治。一方面,明确了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在我国14省的分布,首次发现福寿螺新危害种——隐秘福寿螺,提出了福寿螺耐高温的机制,创新性地提出了茭田养鳖治螺、稻鸭共育治螺、理化诱杀等构建的可持续控制技术体系。


另一方面,围绕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以烟粉虱入侵害虫与田间寄主的互作机制为突破口,详细研究了烟粉虱瓦解寄主植物防御反应的分子机制,解决了烟粉虱如何快速入侵扩散这一科学问题。团队首次解析了烟粉虱通过操控寄主番茄挥发物,长距离干扰邻近番茄防御反应,促进其种群快速扩散的新机制。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临床基础教学教师团队

医教协同

传承创新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教学教师团队自2017年以来,围绕中医临床经典开展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针对免疫风湿病等难治性疾病,整理挖掘辨治规律、处方用药特点和诊疗思维,开展难治病中医诊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引进系统生物学技术方法,对中医药作用机制及中医证候生物学特征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显著成绩。


立德树人为先,

融合思政元素,开展教学改革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为先,致力于培养具有传承中医经典与创新能力、大医精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临床人才。在团队负责人范永升教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中医经典课程的建设工作。目前,《金匮要略》课程已建设成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入选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与此同时,《伤寒论》《温病学》两门课程建设稳步推进,2021年分别被认定为省级一流线下课程。此外,范永升教授还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范永升教授正在授课


团队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融合思政元素,强调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并行,全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范永升教授主编的《金匮要略》“辨治要领”栏目,蕴含大量思政元素用于指导教育学生。同时,团队成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时事适当地融入思政,坚持“读经典—跟名师—早临床”的教育模式,注重从门诊到病房,带领学生早临床、反复临床。


围绕重点病种

提高临床疗效


以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风湿免疫病为重点病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2018年成功获批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范永升教授在前期“二型九证”法辨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上,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的全过程,进一步提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目前已经在全国32家三甲医院设立分中心。


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在生育过程中常出现受孕难、流产多、病情易加重的临床特点,团队采取中西医协同的方法,联合妇科、产科等相关科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有妊娠为主要病证的诊断与辨证以及治疗的安全有效方剂与药物等方面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18年,范永升教授还顺利完成973项目“上火的机理与防治研究”,2019年主编出版《不上火的生活》、风湿病中医临床诊疗丛书《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著作。


2019年,团队成员温成平教授牵头申报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分期防治方案的优化及循证评价研究”,首次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立项。


借助中医经典

抗击新冠疫情


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作为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通过研究《伤寒论》《瘟疫论》《湿热论》中关于疫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疫病发病特点分析和诊治重点等情况,提出了对疫病中医科研、中西医协同治疗的深入思考。因地制宜,结合浙江当地气候及患者的体质特定等因素,范永升参与制定了《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这对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团队成员奔赴杭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杭州市西溪医院)与医院团队合作,研究确定新冠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温成平作为“慈善中医之家”后援团高级顾问专家,参与多项指导与线上专家会诊。针对疫情“寒湿疫”特点,团队专门研制了穴位贴敷“运脾化湿贴”和“宣肺解毒贴”,经临床使用发现具有良好功效。另外,团队在筛选了200余种中药后,还发现了1种能显著提高灭活新冠病毒疫苗抗体效价的中药复方。


在全国“中医药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与传承创新发展”研讨会上,团队受邀作专题报告。同时,团队还举办了全球首场面向国外中医师的“新冠肺炎中医理论与临床探讨”线上视频讲座,发起倡议、制定用方,为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联合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临床基础团队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温州医科大学

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

追求光明敢为人先

放眼世界勇攀高峰

翻看国际学术杂志《亚太视光学》,有这样一篇报道:中国地图上标出了3个城市——北京、上海、温州。


温州何以与京沪并列?答案是因为眼视光。


温医大眼视光被誉为眼视光学的“中国模式”,创造这个模式的就是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带领的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教师团队,这是一支集教学、临床、科研为一体的高层次创新型教师团队。

团队赴美访学受到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教育参赞接见


创新探索

做眼视光学的缔造者


作为我国著名眼科学家缪天荣教授的学生,瞿佳和王光霁、施明光等借鉴前辈经验和国外先进理念,大胆创新,于1988年在温医大创办了全国首个眼视光学专业。


团队受教育部委托起草眼视光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创建了中国首个眼视光医学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体系,创办了中国首家眼视光临床实践基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出版了中国首套眼视光国家规划教材、首套眼视光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开展了中国首个中外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团队3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批教育部多项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此外,团队率先建立“互联网+眼视光教育”模式,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首批课程,建成我国首部近视防控在线课程并入选爱课程首批国际课程等。


永攀高峰

做学科发展的领头羊


温医大眼视光教育在创新融合的理念中,起步短短几年间,迅速拓展至医疗、科研、产业、公益、推广等领域,坚持立德树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国际领先的眼视光学科体系特色发展之路。

瞿佳教授教学中


1998年,瞿佳、吕帆和王勤美等教授主导创办了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这家集眼病诊疗和视觉功能矫治于一体的眼科医院,填补了没有眼科视光融合的眼专科医院空白,开启了学院教师“三栖明星”的新模式。白天上课、门诊,晚上做科研,成了教师团队的常态。团队成员均为眼视光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承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仪器研发专项等多项课题研究,攻关眼-视觉疾病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随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团队所在单位成为国内眼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药监局眼科疾病医疗器械和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四个国家级平台的单位,也是国内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最多的眼科单位之一。


放眼世界

做人类光明的守护者


吕帆教授带师生团队开展川藏青高原光明行公益活动


团队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政教育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紧密结合,创新开展了“川藏青健康光明行”“明眸工程”“微笑联盟”“特奥服务”“骨髓捐献”等公益活动。多年如一日,师生传承接力,在中国行进200多万公里,足迹遍布17个省市,为100多万人开展眼部筛查,为近4万人进行眼科手术,逐步探索出一条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医疗慈善救助新道路。近3年,参与公益项目的学生近2000人次,时长超10万小时,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校2次获“中华慈善奖”,获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其思政课程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团队获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


与此同时,团队积极开展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实施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教学;运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建立形成性评价和考核体系,团队成员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优秀住培带教老师等多项称号。


去年秋季,温医大眼视光学院新开出眼视光“新医科5+5”班和“新工科4+5”班,这是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创举。据眼视光学院执行院长陈浩介绍,这两个班是卓越学生培养项目的升级版,旨在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打造眼视光领域的医学科学家和研发科学家。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

甘于奉献

传承榜样力量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教师团队一直追随着前贤的脚步,为祖国建设献上绵薄之力。团队老师们不负“黄大年”之名,将最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波澜壮阔的教育事业。


奉献

舍小家为大家


在刘哲纬老师前往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援建的日子里,条件艰苦,但他严谨自律的工作态度没有丝毫动摇。那段时间,刘老师往往白天指导柴达木职院的各项工作,晚上通过电脑远程处理校内事务,长期匮乏睡眠,一个月不到就瘦了10斤。


作为优秀党员、劳动模范,黄忠慧老师远赴边疆支援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援建期间,他深入煤炭等基层危险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将援建学院的专业定位做实做细。经过他和当地教师的努力,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有了重大突破。


方忠祥教授主动投身新疆理工学院的建设之中,支教3年,他潜心教学,连寒暑假也顾不上回家;3年期满,他又主动向学校申请延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病魔阻隔了他的援疆路。不论是本校师生,还是远在新疆的学子、同僚,无不翘首期盼方老师早日归来。


曾获“劳模”称号的夏敏磊老师不仅是省级专业带头人,更是学生心目中严厉又可亲的“夏妈妈”。专业上、生活中,若是需要帮助,她总不遗余力。其实, “夏妈妈”双亲年迈,正需女儿照料。即便如此,学生和同事们依旧能看见她于课余、假期指导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斩获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


创新

为学生搭好成长之桥


团队老师们将满腔心血都奉献给了羽翼之下的学生,指引学生走上最适合自己的路。

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愈发重视创新的趋势,团队创造了“四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特色的双层次多方向+“X”能力培养模式。它以服务智能制造控制领域发展、学生个性化成长与职业发展的双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方案优化、课程项目化设计、学期项目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社团创新活动、技能大赛训练为抓手,营造学生为主体、全员全程参与的氛围,将创新型人才关键素质内涵培养融入教学过程。


贴心

温暖校园与社会


奉献与创新之余,团队老师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手中的技术和心中的爱温暖校园与社会。有学生不幸失去双亲,团队老师便一直密切关注他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有学生无力支付手术费用,团队老师就主动捐钱助其度过难关。为了学生有更多选择,团队教师倾力打造高质量就业平台,联络上海高铁、浙江中控等优质单位,并与毕业学生长期保持联系,在他们有需要时随时随地给予远程指导。


团队积极为企业办实事,与SIEMENS等公司合作,紧跟新技术发展,开展团队合作,先后研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LED灯充电及驱动设备、机器视觉轧钢尺寸的检测系统等,为企业送上“技术爱心”,横向到款近3年超过1300万元。

团队在研讨AGV小车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控制技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老师们秉持着奉献、创新、贴心的精神一路向前,摘获了累累硕果:近几年,团队新增主要荣誉10项,教学成果奖6项,主持制定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及X证书10项,出版部分重要教材7项。



看完

七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介绍

有没有觉得意犹未尽?


其实

在我省高校中

还有一支这样的团队

他们深耕专业领域

为健康中国梦的实现鞠躬尽瘁


想听听他们的故事吗?

敬请期待





见习编辑 | 吴锦珑

转载请注明“来源:教育之江”

投稿邮箱:zjsjytwx@163.com

更多精彩

»  看这里!“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投票开启!30位入围者等你来pick!


»  2021年高考,浙江准备好了:共1万+考场、备用隔离考点、送卷上门预案……


»  从“海上”到“云上”,党史学习教育贯穿“海陆空”


»  高考举报电话公布,浙江开通日期为6月1日~10日!


»  公布!2020年度职业教育发展考核优秀单位名单出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